您的位置 首页 asmr助眠

虎牙圈圈,助眠界的“相声演员”

今天介绍一位你们的老朋友,熬夜冠军的终结者,助眠界的“相声演员”——虎牙圈圈。今天外面风有点大,吹得我这窗户嗷嗷叫,正好,省得我再费劲给你们做什么风声了,这叫“纯天然、无添加”。

好了好了,闲话不多说,咱们今晚的“催眠”小课堂,现在开课!请各位躺平、盖好小被子,把脑袋放空,准备接收我的“声波攻击”!

水泵与水流的“交响乐”

嘿,给你们看个我的新玩具。噹噹噹噹!看见没,一个巴掌大的小玩意儿,官方名字叫“桌面微循环流水摆件”,到我这就一句话——一个会自己冒水的小石头。这底座是用那种火山岩做的,灰黑色的,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小气孔,摸上去那叫一个“咯手”,跟小时候在河边捡的磨脚石似的,冰冰凉凉,糙得很。它整个造型呢,就像一座被削平了山顶的微缩假山,大概也就我两只手叠起来那么高。水就是从这个“山顶”中心的一个小孔里冒出来,然后顺着三层精心设计好的“梯田”往下流。

文末有资源下载地址

行,准备工作就绪,各位的耳朵,请“签收”一下。我要开闸放水了啊!听,我按下这个藏在背后的开关,先是一阵极细微的“嗡——”声,那是里面的小水泵睡醒了,正在伸懒腰呢,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,在它的岗位上开始了震动。别急,水还没上来。你听,管道里传来了一声“咕嘟”,像是喝水喝太快被呛到了,然后,第一股水流“噗”的一下,从山顶那个小孔里冒了出来,带着一点点被挤压出来的急促。

现在,好戏开场了。这第一层“梯田”,水流淌在上面,因为坡度很小,所以声音是那种非常连贯的“悉悉索索”,像春蚕在啃食桑叶,不紧不慢。接着,水积攒够了,从第一层的边缘溢出,落到第二层。听,这一滴,“嗒”,清脆。紧接着,“滴嗒…滴嗒嗒…”,像是有个调皮的小精灵在用小木棍敲打着石头,节奏越来越快,汇成一片。这还没完,水流到了最宽的第三层,因为它几乎是平的,所以水流散开了,声音变得“哗啦啦”的,像是你把一大把豆子撒在木地板上,又多了一点水的润泽感。最后,所有的水都汇入底座的浅池里,发出了“潺潺”的合奏,偶尔还能听到一两个小气泡从水底冒出,“啵”的一声,悄悄破裂。

这声音,是不是把你带到了一个无人打扰的山涧里?你就像一只趴在溪边石头上的小青蛙,四周是湿润的青苔,空气里都是泥土和植物的味道。远处没有鸟叫,没有蝉鸣,只有这永不停歇的水流声,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你的耳朵,也冲刷掉你一天的疲惫。怎么样,是不是感觉眼皮已经开始“打架”了?

蜡烛与火焰的“二人转”

来,咱们换个风格。刚刚是“流动派”,现在咱们玩点“温暖派”的。看这是什么?一块“大红薯”,开个玩笑,其实是一支手工做的香薰蜡烛。它可不是那种细溜溜的“小身板”,整个一墩子,又矮又胖,差不多有我的拳头那么大。颜色是那种很深的琥珀色,你对着光看,还能发现里面包裹着几片干枯的橘子皮和一小撮迷迭香碎末。它的“体香”现在闻起来有点像小时候吃的话梅糖,酸酸甜甜的。最有意思的是它的烛芯,不是普通的棉线,而是一片薄薄的小木片,立在那里,像个等待检阅的士兵,直挺挺的。

现在,我要给这位“士兵”赋予灵魂了。注意听,我要划火柴了,可不是打火机那种“咔哒”一下就完事的廉价感。我拿出这根长长的木质火柴,在火柴盒的侧面,“呲啦——”一声,一道短暂又剧烈的摩擦声,火苗“腾”地一下就蹿了起来,空气中瞬间弥漫开一股硫磺特有的、有点呛人的味道。

别眨眼,也别闭眼,用耳朵“看”。我把火苗凑近那片木质烛芯,它没有立刻燃烧,而是先发出“嘶嘶”的抗议声,像是木头里的水分在被烤干。大概两三秒后,烛芯的顶端开始变黑,然后,一小簇火苗“噗”的一声,小心翼翼地在木片上站稳了脚跟。接下来,就是这支蜡烛的主场秀了。你仔细听,这木质烛芯燃烧的声音,是那种持续的、细密的“噼啪…噼啪…”声,像是在你耳边点燃了一堆微缩的篝火,又像是冬夜里,壁炉里木柴燃烧时发出的那种让人安心的爆裂声。

随着温度升高,蜡烛顶部的蜡开始融化,形成一小汪清澈的蜡油。偶尔,一滴融化的蜡会顺着蜡烛的侧壁滑落,你能听到它在凝固的蜡体上发出的那种极其微弱的“滋”的一声,然后就没了声息。而那“噼啪”的燃烧声,就像一个絮絮叨叨的老爷爷,在你床边给你讲着古老的故事。

这声音,有没有让你感觉自己正坐在一间铺着厚地毯的古老书房里?窗外飘着雪,屋里只有这一豆烛火在跳动。火光把你的影子投在背后的书架上,那些厚重的、皮质封面的大部头散发着旧纸张的味道。你手里捧着一杯热可可,听着这唯一的声响,整个世界都安静得只剩下你和这堆“小篝火”在对话。慢慢的,故事讲完了,你也该睡了。

盆栽与清水的“下午茶”

最后,咱们来点有生命力的。瞧瞧我身边这位“绿朋友”,一盆养了快两年的文竹。我给它配了个陶土盆,就是那种最原始的、不上釉的红褐色花盆,表面摸起来有种沙沙的颗粒感,干燥又透气。这盆文竹被我养得枝繁叶茂,层层叠叠的,像一朵绿色的云。它的叶子细碎得像羽毛,你要是敢碰它,它就敢扎你,别看它长得“文静”,脾气可不小。现在盆里的土看起来有点发白了,摸上去干干的,是时候请它“喝下午茶”了。

我的“茶壶”是一个长嘴的铁皮浇水壶,里面装了半壶水,晃一晃,能听到水在壶里“哐当哐当”地撞击着铁皮内壁,声音有点沉闷。好了,我要开始给我的“绿朋友”上茶了,各位的耳朵准备好。

我提起水壶,壶嘴对准花盆的土壤。第一股水流下去,听,这声音太棒了!干燥的土壤接触到水的一瞬间,发出了“呲溜…呲溜…”的声音,像夏天把滚烫的锅放进冷水里,那是土壤里无数个小孔隙在大口大口地吸水,把空气挤出来的声音。这声音里还夹杂着一种更细微的“沙沙”声,那是水流带着一些细小的土粒往下渗透时发出的。

我没有一次浇完,而是绕着圈,慢慢地浇。你能听到水流落在不同位置的声音变化。浇在靠近盆边的土壤上时,声音更“空”一些,因为水很快就渗下去了;浇在靠近植物根部的地方,声音则更“闷”一点,因为那里的土壤更紧实。随着土壤越来越湿润,那种“呲溜”的吸收声逐渐减弱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饱和的“咕嘟咕嘟”声,像是泥土已经喝饱了,正在满足地打嗝。最后,当水从花盆底部的排水孔流出来,滴在下面的托盘上时,你又能听到“啪嗒…啪嗒…”的清脆水滴声,宣告着这次下午茶时间的结束。

现在,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变成了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?刚刚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。雨水浸润了你周围的每一寸土地,空气里满是雨后泥土的芬芳。你感觉自己浑身舒展,每一根毛孔都在呼吸着这湿润的空气。你的身体变得很沉,很沉,慢慢地陷进这片松软的“土壤”里,准备开始一场漫长而香甜的生长之旅。好了,我的“绿朋友”喝饱了,你们也该睡饱了。晚安。

资源下载,点击传送门:传送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